解读福建晋江陶瓷产业基地之政府协会声音
点击:[09-09-18]
中国建材网 [2008-11-7]
陶瓷视界“产业基地系列报道之《解读福建晋江陶瓷产业基地》”刊登之后,各产业基地政府、协会反响激烈。相关政府或协会负责人指出,报道客观地阐明了晋江产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镜鉴晋江 反躬自问
这是对中国陶瓷产业的一次大阅兵
淄川区双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宋磊
《陶瓷视界》周刊最近这段时间刊登的“把脉产业基地系列报道”是对中国陶瓷产业的一次大阅兵。我们十分关注,因为我们淄博也是中国几大主要陶瓷产业基地之一。
相信作为各个陶瓷生产基地政府负责人,面对你们调查出的广大生产企业目前的一些困境问题都会十分重视。比如,我自从去广东考察回来以后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和各主要企业负责人沟通上,重点了解目前各企业资金链、产品研发、产品销售等影响企业生存的问题上。
其实无论是潮州、晋江、法库还是我们淄博,目前都处在一个区域品牌提升的过程,眼下的现状是虽然我们的产品不错,但没有很好地宣传出去,特别是我们淄博陶瓷,无论在生产还是产品研发方面都有不少创新,在陶瓷产业整体发展过程中拥有较好的文化环境,这些都需要大力宣传。(整理/驻淄博记者 苗桂勤)
对福建陶企是一个宣传
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 叶少芬
今年陶瓷行业原材料和燃料、劳动力等成本上涨,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陶瓷企业是巨大的挑战,目前晋江建筑陶瓷燃料主要是煤炭,煤炭由去年600多元一吨涨到1200多元一吨,加上陶瓷市场不景气和政府要求节能减排,对企业的影响更大。
《陶瓷视界》在38期对晋江陶瓷行业的报道非常全面,我认为这期报道对我们福建省陶瓷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希望今后《陶瓷视界》多多宣传福建品牌。(整理/驻晋江记者 曾瑞山)
将对陶企起到指导和督促作用
晋江市磁灶镇企业服务中心主任 颜天尊
这次报道十分全面,从各方面解析了我们晋江的陶瓷,尤其是磁灶的陶瓷产业,分析得很透彻,对于我们服务企业以及政府作出宏观决策有很大借鉴作用,有指导性。其中报道中写的污染方面的情况,我们都很关注。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脱硫减排,对废气废水的排放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目前已经有30家陶瓷企业响应此项政策,并着手实施,其中碧圣陶瓷已经完成该项整治。
晋江虽然是一个很大的陶瓷生产基地,然而品牌上却远远不及佛山,把晋江陶瓷从生产基地转向品牌基地这也是我们政府在引导和寻找的出路,这次报道希望能对企业起到指导和督促作用,能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使我们政府更有力地加强对企业的引导。
同时作为政府方面也在调查统计在晋江的华泰、腾达、联兴、丹豪、协盛等28家产值过亿的企业后,进行重点关注和扶持,也希望《陶瓷视界》能多关注这些企业。(整理/驻晋江记者 曾瑞山)
期待解读南庄陶瓷产业
佛山市南庄镇宣教办、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徐锦棠
之前也经常接触佛山本地的专业媒体,也有过沟通,这些媒体在宣传佛山方面做得还不错,佛山有今天的地位,也是与媒体的对外宣传是分不开的。看38期《陶瓷视界》上“解读晋江陶瓷产业基地”稿件,感觉挺新颖的,佛山地区之前也有媒体做过系列报道,但是还没有这么细致的,特别是从规模、政府、交通、核心企业、营销模式、设备和研发等方面去做,而且还有数据分析和核心观点,这些对于企业和政府都是很好的第一手参考资料,这样的文章应该多写,最好对于南庄镇的陶瓷产业情况也做一下解读,我们比较期待。(整理/驻佛山记者 袁鹰)
希望晋江产业水平借此得到提升
景德镇瓷局纪委书记 程禄元
江西是陶瓷产业大省,尤其是现在,佛山市政府响应国家政策提倡节能减排,佛山大部分陶瓷企业转移地就是江西。作为行业主流媒体的《陶瓷视界》,在全国都去做产业基地的调查,我认为是对陶瓷行业的一次普查,就像对人做一次全身大检查。从晋江产业基地的调查报道来看,首先是晋江的建筑陶瓷市场要比景德镇大。景德镇主要是艺术、日用陶瓷为主,现在也在慢慢引进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到景德镇。目前有金意陶、特地、乐华洁具等进入。其次,在销售价格上,景德镇和晋江市场的建筑陶瓷相差都不是很大,不像佛山产品有较高的品牌附加值。从当地政府的政策及配套,如物流、交通等来看,政府支持力度非常大,配套也很完善,也作为重要的招商项目。希望通过你们调查使晋江的陶瓷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也希望当地政府掌握好时机,找对能够解决问题的媒体及产业专家,把晋江打造成和佛山一样知名的区域品牌。(整理/驻景德镇记者 曾祥镁)
晋江和夹江可取长补短
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秘书长 赵霄
夹江和晋江的陶瓷产业有诸多相似之处,陶瓷产业在地方经济中都占有支柱性的作用和地位。陶瓷产业在最初发展阶段都得益于政府“放水养鱼”的系列优惠政策,都面临打造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节能减排、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相同的问题。
晋江陶瓷产业比夹江陶瓷产业要更加成熟一些,无论在企业数量、规模、年产值,还是在人才、技术方面都优于夹江。但是夹江和晋江相比能源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天然气的价格只有晋江的一半;广阔的西部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夹江有独天得厚的区位优势;
晋江陶瓷以外墙砖为主打,产品相对单一,而夹江抛光砖、仿古砖、瓷片产品线比较完整。晋江和夹江一样,很多中小陶瓷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档次都不高,很多直接面向农村市场,企业自主品牌比较少,很多本地生产的产品都打着佛山的旗号进行销售。两地政府对陶瓷产业的发展都比较重视,对于争创名牌的陶瓷企业都进行重奖,对节能减排积极的企业进行表彰。
同时,由于陶瓷产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在环保、企业贷款融资等方面都受到政策限制,因而政府现在不可能再实施以前的“放水养鱼”的宽松政策,只能从促进现有陶瓷产业的优化升级方面着手,在这方面两地政府、协会和企业之间可以多进行一些交流对话,取长补短。夹江目前正在申请“西部瓷都商标”,逐步规范企业的虚假贴牌现象;申请产学研创新联盟,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物流园区,提升物流环境;组建陶瓷企业集团,增强竞争力;着手组建担保公司,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等等。这些和晋江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措施,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整理/驻夹江记者 蒲完东)
点出了晋江产区存在的问题
潮州市古巷陶瓷协会办公室主任 魏楚杰
《陶瓷视界》解读产区基地报道系列的“解读晋江陶瓷产业基地”报道,指出了晋江产区陶瓷企业的生存现状,仅从大标题上就可以看出贵报的报道切中了其中的要害。晋江政府对陶瓷企业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其扶持力度在全国的任何一个陶瓷产区都是没法比的。晋江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这也是当地政府和企业要先解决的实际问题。晋江的陶瓷企业主要用煤作为燃料,污染比较大,而潮州不一样,采用的是石油气作为燃料,对环境污染相对比较小,这些都值得晋江那边的陶瓷企业学习。这组报道真实地报道出了晋江目前存在的品牌问题,很多企业都是为佛山企业做贴牌的,其情况比潮州还要严重,潮州目前自主品牌意识已逐渐提高,也有不少比较知名的本土品牌。从两期的报道来看,贵报是花了不少功夫去深入调研的,才能做出这些深入的报道来。(整理/驻潮州记者 苏桂香见习记者 邱秋花)